
同學們,夏日炎炎,漫長的暑假像一場盛大的“中場休息”,終于為大家按下了暫停鍵。沒有了早自習的鈴聲,少了課堂上的提問,這份自由里,是不是也藏著一些小困惑?比如:白天睡不醒、晚上熬到爆?計劃列滿紙、行動總滯后?或是突然閑下來,反而有點“不知所措”?
別擔心,這份暑期心理調適指南,專為你而來。試試這些小方法,讓心靈也能在假期里“清涼一夏”吧!
一、給生活“定個調”,拒絕“亂糟糟”
假期最容易陷入“晝夜顛倒”的怪圈:凌晨2點還在刷手機,中午12點才舍得起床,一天下來渾渾噩噩,反而比上學更累。
試試這樣做:
(1)定一個“彈性作息表”:不用像上學時那么嚴格,但盡量固定起床和睡覺時間(比如最晚11點睡,早上9點前起),給身體留夠“生物鐘記憶”。
(2)?每天留1小時“專屬任務時間”:可以是做習題、背單詞、練書法,也可以是拼樂高、學做一道菜。不用追求“完成多少”,重點是讓生活有“小目標”支撐,避免空虛感。
二、和情緒“好好聊”,別當“悶葫蘆”
假期里,可能會有小情緒悄悄找上門:比如看到同學曬旅行照片,自己有點羨慕;或者因為沒完成計劃,偷偷責怪自己;甚至偶爾覺得“沒人陪我玩,有點孤單”。
這些辦法能幫你:
(1)?寫“情緒日記”:拿個小本子,記下開心的事(比如“今天吃到超甜的西瓜”),也寫下小煩惱(比如“和媽媽吵架了,有點難過”)。寫出來的瞬間,壞情緒就會“變淡”。
(2)?找“樹洞”傾訴:跟好朋友打個視頻電話,和爸爸媽媽說說心里話,甚至對著家里的寵物“吐槽”。別把情緒憋在心里,說出來才會輕松。
三、給屏幕“設個限”,多觸“真實感”
刷短視頻、玩游戲確實很快樂,但不知不覺就會“沉迷”:眼睛干澀、脖子酸痛不說,放下手機后反而更空虛。
不妨這樣試試:
(1)?用“番茄計時法”控制屏幕時間:比如玩30分鐘游戲,就起身活動10分鐘(拉伸、澆花、幫爸媽擺碗筷都行),讓眼睛和大腦“喘口氣”。
(2)?去戶外“接接地氣”:傍晚和家人散散步,清晨去公園看看老爺爺打太極,甚至蹲在路邊觀察螞蟻搬家。真實世界的風、陽光和聲音,比屏幕更能讓人“靜下心”。
四、和家人“搭個伴”,升溫“小溫暖”
平時上學忙,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其實很少。假期里,正是修復“親情連接”的好機會。
可以做這些事:
(1)?當一次“家庭小幫手”:幫媽媽擇菜、給爸爸捶背,甚至學做一道簡單的菜。付出的瞬間,會收獲滿滿的成就感。
(2)?搞一場“家庭小活動”:和爸媽一起拼一幅拼圖、看一部老電影,或者聽爺爺奶奶講他們年輕時的故事。這些小事,都會成為假期里溫暖的回憶。?
遂寧四中(二中濱江校區(qū))
成才熱線(座機):0825-2319929
陳老師:15982533062
唐老師:13330642308
學校官網:www.sz-xiehe.com.cn